作者投稿

106 好男人的悲

小说: 乱世枭雄 作者: 乱世枭雄 字数:2500

  弹指一挥间,昭宗执政快满五年了。他细细盘算了一下,这五年来,自己又干了些什么?为维护中央的权威和皇帝的尊严,他先后发动了两次讨伐地方藩镇的战争,先后采取有力措施,惩处了大宦官杨复恭,杀了李顺节。但无论结果如何,对于昭宗来说,都是两个字:更惨。

  其它方面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李匡威被王熔杀掉,李匡筹占据幽州(当然,李匡筹的恨是泄了,可绿帽子永远摘不掉);淮南杨行密与孙儒的斗狠,以孙儒被杀而告终;汴州的朱全忠攻取徐州,堂堂的大唐感化节度使时溥,只能登上燕子楼,举族自焚;在蜀中,贼王八王建杀死了陈敬暄兄弟,霸占了西川。

  面对这些,昭宗能做的事情,就是眼不见心不烦。败,昭宗苦;胜,昭宗亦苦。僖宗在长安,忙着对付黄巢的农民起义军;昭宗在长安,忙着对付大大小小的军阀。

  见昭宗好欺侮,贪一些的、恶一些的狼便会跳出来咬人。最先跳出来的,是昭宗赐姓赐名赐官的李茂贞。从景福二年(893)八月开始,李茂贞频频上奏章给昭宗,频频写信给杜让能,要他们这样,不能那样,言语极不恭敬。

  李茂贞是不是吃多了,故意把皇帝和宰相得罪?把皇帝和宰相得罪,这正是李茂贞想要的。在讨伐杨守亮父子的过程中,他可是占了最大的便宜,利用昭宗能发大财,何乐而不为呢?果然,昭宗有想法了,想要讨伐他,可不敢乱动。见还没达到最佳效果,李茂贞又上封奏,说:“陛下身为一统天下的大唐皇帝,却不能庇护皇舅王瑰一人的性命;陛下虽说受天下人的尊崇,却没有权利斩杀杨复恭这个家伙。是不是有的那个?”

  他还说:“现在朝廷只看各节度使的强弱与否,而不计议是非曲直。”他还说:“朝廷只欺侮势力弱小的,对他们就讲什么制度,讲什么法律,而对那些势力强大的,睁只眼闭只眼,甚至还去依附,他们要什么就给什么。处事视其轻重而斤斤计较,看人权衡利害而仰人鼻息。军中情形千变万化,战争胜负难以约束。臣担心京畿一带的百姓因此遭受祸害,不知道皇帝流离迁徙,今后还能到哪里去!”

  总而言之,李茂贞上奏的中心意思就是说昭宗窝囊,不象个皇帝,也不配当皇帝。对皇帝讲假话,叫欺君;不听皇帝的话,叫忤逆;造皇帝的反,叫大逆不道。每一条都是死罪,得处以极刑,甚而至于株连九族。李茂贞公然写信说昭宗不象个皇帝,那叫拔龙须,那肯定是株连九族的大罪。

  再不出手,这个皇帝没法当了。昭宗决定出兵讨伐,命令杜让能全权负责。唉,皇帝也是不吸取教训,讨伐地方藩镇你能得什么好处?杜让能不好明说,只好委婉地劝他,说:“陛下即位不久,国家还不平安,天下还不太平。凤翔的李茂贞离京师长安这样近,老臣认为不应当与他结下怨仇,万一不能消灭他,到时候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昭宗听不进耳,说:“现在,皇室的地位越来越低下,朝廷的号令在京师以外的地方就得不到推行,这样的皇帝当起来有什么意思?朕不甘心做一个软弱可欺的君主,默默无闻地过日子,坐在这里等着别人来欺侮。你只管为朕调动军队粮食,朕亲自委派亲王统领军队。成功了,算你立一大功;失败了,事情和你无关。”

  失败了不找自己的麻烦,话是这么说,可到时候谁又知道?杜让能还想给自己留条退路,他继续劝道:“陛下如果硬要兴兵讨伐李茂贞,那么这个事情就不能交给我一个人去办。”这不是在推诿么!昭宗有些生气了。“杜让能,你身为宰相,应该与朕同甘共苦,怎能遇事躲避!”

  见皇帝生气了,杜让能知道无路可退,只得边哭边说:“老臣怎么敢遇事躲避呢!陛下要做的事情,就是是当年宪宗皇帝想做的事情;只是天时还有所不利,形势也不允许罢了。老臣恐怕将来一天,自己会象汉景帝时的晁错一样,白白遭受杀身大祸,又不能平息吴楚等七国叛乱的战祸。罢了,罢了,老臣愿奉行诏令,以死相报!”

  于是,杜让能留在中书省,开始运作,一个多月没有回家。可杜让能做的是无用功。状元出身的崔昭纬暗中与邠州、岐州交结,探听消息,传递情报。杜让能早晨说一句话,邠州、岐州傍晚就一定会知道。

  得知消息的李茂贞指使他的党羽在长安大搞破坏,制造恐怖气氛。京师长安的老百姓有的躲在家里不敢出来,有的逃到山谷中藏匿起来,朝廷虽然动用严酷的刑法也禁止不住。仗还没打,昭宗的败局已定。可他没有看到形势,或者说没有看清形势。

  八月份,昭宗决定开始行动,撤李茂贞的凤翔节度使一职,由徐彦若担任,并任命覃王李嗣周为京西招讨使,神策大将军李戚为副使。九月,昭宗下诏,命李嗣周、李戚率禁军三万护送新任风翔节度使徐彦若去凤翔上任。初十,朝廷大军到达兴平。李茂贞、王行瑜联合军队约近六万人,驻扎在兴平不远的地方进行抗击。

  对于神策军的战斗力,在潼关战役中就可见一斑。这一次又差不多,这些神策军都是刚刚从市街上召募来的少年,去欺负老百姓还差不多。而李茂贞、王行瑜所带领的都是边防将士,经历过大大小小上百次战斗,个个是杀人不眨眼的家伙。神策军和他们斗,哪是对手。

  十七日,李茂贞率军逼近兴平,神策军望风而逃。李茂贞乘胜进攻三桥,逼近京师长安。长安大为震惊,一片恐慌,老百姓四处乱窜,惶惶不知逃往何处。

  战争失败了,又得找罪魁祸首。老百姓跪在皇宫门前,请求诛杀首先倡仪发兵进行征伐的人。崔昭纬存心陷害杜让能,想借此机会去掉一个竞争对手,他写密信给李茂贞,说:“朝延用兵征伐,并不是皇帝的意图,都是太尉杜让能出的主意。趁这个机会除掉姓杜的,以后我为李大人办事就更方便了。”

  十九日,李茂贞在长安城西的临皋驿陈列军队,向唐昭宗进呈表章历数杜让能的罪行,请求将他诛杀。看着李茂贞的奏章,昭宗束手无策,不知怎么办才好。杜让能主动找到昭宗,从容说道:“皇上,这个结局臣早就料到,现在就请通过惩处臣来解除祸患吧!”

  昭宗怎么下得了手,拉着杜让能的手,痛哭不止。杜让能劝慰道:“皇上,不用伤心,如果用杜某的这条老命,能救皇上于危难之中,值!”昭宗边哭边说:“朕怎么忍心?朕就是死,也不愿意做这样不仁不义之事。”

  杜让能挣脱昭宗的手,跪在大殿之上,说:“皇上,您是大唐的皇上,怎能因为老臣而误了大事。大唐的中兴,还得靠您呀。”无奈之下,昭宗下诏,把杜让能贬为梧州刺史。接着,他又把观军容使西门君遂流放到儋州,内枢密使李周潼流放到崖州,段诩流放到权州。昭宗想通过这些积极主动的措施,求得李茂贞的原谅,保全杜让能的性命。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