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投稿

第二章 元夜花街灯如昼

小说: 端看风华不见他 作者: 三叹三声收 字数:2350

  转眼几日过去,高启回宫后,便一直在府邸修养,凭笙将他照顾得无微不至,除了用茅厕需要下床之外,其余时候就躺在床榻之上,简直是如同坐月子一般,脚底板都要熬黄。

  悄然已入冬,太阳却仍是火辣。

  高启所住之府邸虽说是当初朱元璋为请他出山入宫派人所建,却很是合其意。府前有一小片竹林,小竹清幽,青石碎道上似是铺满了迷离的格调,宁静而又幽雅。

  这日凭笙道天气有些寒,怕将高启冻着,便前去领一些银碳来。高启自觉摔伤已痊愈,趁凭笙不在,出了房门呼吸几把新鲜空气。

  驻足与竹林中,看着阳光透过密密的竹叶在地下散散洒下一片斑驳的光点。竹枝摇曳,婆娑竹语,他掀袍落座在一块天然石凳之上。头顶是啾啾鸟鸣,他单手握拳支着脑袋,思绪渐渐飘远。这幅景象,让人不禁联想到“竹映风窗数阵斜,一人愁坐思无涯”的诗句。

  “哟!我道是谁呢!原来是那在竹林间害了相思的高大人啊。”远处一位身着鸦青长袍的青年负手大笑着迈进竹林。高启抬眼,一看来人,嗤笑:“瞎说什么。”

  “唉,高大人你这是‘不会相思却害相思终成伤’!哈!怎么,不欢迎在下?”说话间,已经一屁股坐在了高启边上。石凳不大,两人挨着,好不别扭。高启推搡着来人,那青年便也由他推着,身子却更向高启挤去。

  废了好大的劲儿,却都是无用功,高启只能挫败地扭了他一把,也罢,就由他去了。杨基吃痛,装模作样地轻呼一声,而后且笑且伸手拍着身边人的肩膀:“高兄好久不见呢,别来无恙?”

  “前些阵子险些小命不保。”缓缓吐出这句话,忽又想起那日秋猎,“飞鹰”失控疯癫,摔下马后意外跌入的那个温柔怀抱。不禁皱了皱眉,不过是一意外而已,缘何自己总是如此在意?

  杨基震惊道:“所谓何事?莫非你……还是激怒了皇上?”

  高启摇摇头,并无正面回答。

  杨基见状屏了口气,良久才语重心长似的道:“季迪,听我一句劝,你这倔性子……既已然决定进宫辅佐皇上,该把你那些厌恶官场、厌恶宫廷的情绪收敛些,万万不可像往日如此想着就提笔往纸上写。当心触怒圣上,我看你,就算有十个脑袋都不够掉的!”

  说罢,无奈地叹口气。和尚、乞丐出生的朱元璋,怕是绝对想不到以后会当明朝的开国皇帝,因而处处谨慎,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之于高启,却是二人文武殊途,高启不知文字狱的可怕,才会让他一次次地无意冲撞高高在上的他,而他并不知晓他只是一味隐忍着。

  高启颔首,看着杨基那与性格品性不相符的英气双眼,“我知你之意,谢兄台提醒。”

  杨基指着高启,还想说什么,被高启的笑容打断:“不多提了。”深吸口气,“杨兄尽关心我了,近来可好?”

  “小日子过得可逍遥,可舒坦了。又不像你,身在高墙中,没个自由!”似是又见高启神色落寞,杨基伸手一揽他阔肩,大声道:“来,甚久未见,你我二人便默默上小楼,把酒言欢,以曲相送吧!”他拈朵微笑的花儿在嘴角,眼神中是掩不住的戏谑。

  高启闻言鼻头一皱:“你就没个正经样儿。”

  -

  时光如白驹过隙,自上回送走杨基后,战战兢兢中,高启便迎来了在宫廷中的第一个元宵。

  追溯到西汉“诸吕之乱”彻底平定之后,汉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中家家张灯结彩。另外还有用糯米磨成粉,包上糖煮来食用的习俗,表示平安团圆与甜甜蜜蜜,以示庆祝不用再担心战争会带来灾祸人亡。这便是元宵节的来历。

  正月十五,上元节。普天同庆。

  京城里大街小巷鼓吹喧阗,鼓乐齐鸣,人头攒动,时不时从人群里传来几声身着红飞翠舞的姑娘或妇人们的娇笑。

  “今年的上元节可真是热闹呢!”

  在人群中攘来熙往,挤一步得避两步。高启的贴身侍从凭笙好不容易才从人堆中钻出来,怀中护着的是两串冰糖葫芦。张嘴呼一口白气,举起糖葫芦献宝似的对高启笑笑:“大人!我买到冰糖葫芦了!”

  “多大了,还爱这小孩子的玩意儿。”高启嗔道,“凭笙,快随我去前头看红火。”

  刚入夜,初升的一轮圆月镶嵌在墨蓝的天幕上,如同刚脱水而出的玉轮冰盘,不染纤尘,圆得使人心醉,那银色的清冷月光映着几丝羽毛般的轻云,泻下无限清辉。

  朱元璋的无意回眸,竟看见了这一副景象。他不多想地便朝那个光点走去。

  “月亮很美。”尚未察觉身边突然多了一个人。

  高启怔了怔,待见得来人后,漠然行礼:“陛下。”

  “免礼,朕本就是微服出行,今儿个又是过节,没这么多的礼数。”朱元璋道,“朕与众大臣正看背棍、铁棍,你一人在此赏月倒是赏得沉浸其中……”

  他但见月光像一匹银白柔纱,从夜空中静静垂落,穿过头顶树阴,在眼前低眉不语的人俊俏的面上漏下闪闪烁烁的碎玉,细长的远山眉与浓密的眉睫之上似是描上了一层银霜。男子为何不可称为美人呢?美人如月,又清又冷,虽显苍白,但却是每一刻都在变得愈加明亮,和月光一般的皎洁,漾着碧辉。

  竟看得痴了,朱元璋尴尬地咳嗽两嗓子,道了一声:“跟上。”便拂袖离开。

  晚上的架火更是让人看得不忍离去,礼花,彩球,各式各样的彩色光环穿梭在夜空中。若不是李公公提醒,真不知已逛了近两个时辰,而在不知不觉中,众人已经走到花灯如昼的市廛里,举头皆是像熟透了的桃子似的红灯笼,一个比一个艳,争着要把人们吸引过来似的。

  这时,李公公不知从何处得来了纸灯笼和毛笔,递到朱元璋面前:“陛下,写灯谜罢!”朱元璋一愣,然后笑着接过,略思索了一番,就提笔挥毫,笔锋瘦,笔墨稠,在纸灯笼之上写下五个大字。

  “噗……陛下,这……”李公公凑上前一看,忍俊不禁。

  他搁下笔,举起灯笼静静端详着,而后嘴角一勾:“哈哈哈……‘猜猜朕是谁’!”

  爽朗的笑声回荡在集市上空,灯笼红色的光芒打在朱元璋棱角分明的脸上,泛起一片妃色,他眸若清泉,将月光纺进眼瞳中,亦纺着那厢人浪漫的遐思,他嘴角噙着的如沐春风般的微笑,高启在一旁愣怔地看得出神。

  这人……

  “他……”

  是他,那一瞬温柔的表情,才是他。并非高高在上难以亲近的他,这一刻的他才是那个,他了解的他。

  垂眸自嘲一笑,竟觉得怕是岁月也能因此变得温柔。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