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投稿

087 决策

小说: 乱世枭雄 作者: 乱世枭雄 字数:1723

  读到朱全忠他们热情洋溢的请战书,昭宗身上的某种细胞开始激活了。他命令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和御史台四品以上的官员共同商议这件事,看怎么处理。打还是不打沙陀人独眼龙,朝廷上下,有三种声音。

  第一种声音:以宰相张浚、孔伟为代表的少数大臣举双手赞同讨伐李克用。他们认为理由如下:其一、当年先帝(僖宗)第二次逃离长安,就是李克用逼的;其二、如果李克用与黄河以北的藩镇内外勾结,朝廷将无法控制;其三、现在河南的朱全忠、河北的李匡威共同请求讨伐李克用,这是千载难逢的一个时机;其四、藩镇割据,愈演愈烈,朝廷应该借这个机会杀鸡骇猴,削弱藩镇的势力,恢复对关中以外领土的控制,中兴我大唐。

  而张浚主张打的真正原因在于:

  其一、借机报复李克用。张浚是读书人,但很懂为官之道。他先依附杨复恭,当了大官。杨复恭失势之后,他又依附田令孜而疏远杨复恭,保住他的官位。见张浚这样,杨复恭肯定会在好朋友李克用面前提起,流露出不满。自然,李克用就留了个印象,会鄙视张浚的为人。听说张浚当了宰相,他私下里对传达诏令的使臣说:“张浚这个人,喜欢空谈,办不了什么事情,千万重用不得。如果皇上听信他的虚名而重用他,将来有一天导致天下大乱的,一定是这个人。”张浚听到这些,对李克用怀恨在心。要是他有能力去讨伐李克用,早就动手了。现在有出恶气的机会,他当然不会放过。

  其二、借机排挤杨复恭。《太监条例》都不容许残疾人朝三暮四,何况是正常人。张浚的反复也引起了杨复恭的不满,而这种不满,使得张浚担心自己的职位可能不保。虽然,昭宗知道他与杨复恭有冤仇,刻意倚重他,可宦官势力的强大使得张浚没有任何安全感。若能借助外部势力,把杨复恭他们的势力削弱,甚至消灭,那就好了。

  其三,借机稳固北司的势力。若能利用朱全忠他们打一次大胜仗,作为北司的首领的他,地位自然会得到提升。

  第二种声音:宦官头子杨复恭以及杜让能、刘崇望为首的大部分朝臣反对讨伐李克用。他们反对的理由如下:其一、剿灭黄巢,收复长安,李克用的功劳最大。他虽是沙陀人,可我们依靠他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其二、朝廷刚刚安定下来,又兴兵打仗,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明智的。

  而杨复恭反对讨伐的真正原因在于:其一、杨复恭因为哥哥的关系,和李克用关系比较好,有这样一个势力强大的盟友作为后盾,他在朝廷为官好当得多;其二、朝中大臣是真心为昭宗担心,万一打不赢,怎么办呢。还是维持现状,不打为好。

  两方展开辩论,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这不是玩游戏,昭宗不好表态,眼巴巴地看着大殿里争得面红耳赤的群臣,不知怎么办才好。

  杨复恭据理力争,毫不退让,说:“皇上,千万不能用兵啊。先帝颠沛流离,虽然有他李克用飞扬跋扈的原因,但更和朝中大臣举止不当措施不力有关。”看来得使杀手涧了,张浚朝孔伟使了个眼色,说:“陛下,您现在拥有雄兵十万,又有其他藩镇相助,正是陛下君临天下威及四海的最佳时刻。只要陛下授予我统领军队的大权,臣保证一个月内,就可以消灭李克用。”孔纬附和道:“张相说得对,臣附议。”

  昭宗提出自己的疑问,说:“李克用立有大功,现在趁着他处于困境的时候去打他,天下人会怎么说朕?”孔纬微微一笑,说:“陛下所说的,是现在一时的体面;张浚大人所说的,是千秋万代的大利。昨天微臣盘算了一下,调遣军队、运送物资、犒劳奖赏的费用,朝廷一两年内都不致于缺乏,而张浚大人剿灭李克用,只须三十天。万事具备,只欠陛下当机立断兴兵讨伐这股东风了!”

  张浚与孔伟的一唱一和,说得昭宗信心百倍。二十一岁的他,正想干一番伟业,中兴大唐。他确实渴望通过一次战争,打击地方藩镇的嚣张气焰,改变宦官专权的局面,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从而确立皇帝的权威。

  昭宗从龙椅上站起来,一扬龙袖,朗声宣布:“张浚、孔伟二位爱卿,这件事现在就交给你们二人全权负责,但务必记住,不要给朕带来羞辱!”

  随后,昭宗颁发诏令,削去李克用的官职、爵位及赐他李姓后所编的属籍,任命张浚为河东行营都招讨制置宣慰使,任命京兆尹孙揆为副使,任命镇国节度使韩建为都虞候兼任供军粮料使,任命朱全忠为河东南面招讨使、李匡威为河东北面招讨使、赫连铎为副使,全面发动讨伐李克用的战争。

  昭宗再一次以政府的名义,发动了对地方诸侯的讨伐战争。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