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投稿

065 没有永远的朋友

小说: 乱世枭雄 作者: 乱世枭雄 字数:2579

  朱玫见攻不下大散关,只得率部回去。在路上,经过遵涂驿的时候,他意外地抓到了正卧病在床的襄王李熅。原来,跟着僖宗的李熅突然得了重病,去不了成都。看来,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带有偶然性。李熅的卧病在床,又引发了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甚至可以说影响大唐历史的重大事件。

  带着李熅,朱玫回到了凤翔,与王重荣、李昌符一起上表,请求皇帝下诏诛杀逆贼田令孜。在凤翔的宰相萧遘和其他百官也一起联名列举田令孜和另一个宰相韦昭度的罪状,请求皇帝下诏将他俩斩杀。

  结果呢,田令孜没死,依然活得好好的。到了兴元之后,他依然通过皇帝对诸侯们发号施令。皇帝下诏,加封王重荣为应接粮料使,命他马上调集本道的粮谷十五万斛以接济国家急用。接济国家急用,就是接济皇帝他们急用。不给!王重荣的回答很干脆,说田令孜没有正法,他就不奉行诏令。

  皇帝又下诏:任命尚书左丞卢渥为户部尚书,充任山南西道留后;任命严遵美为内枢密使;派遣王建率领本部人马在三泉防守,晋晖和神策军使张造率领从驾的四都人马驻扎在黑水,修建栈道以便相互交通往来;同时任命王建隔地遥领壁州刺史。

  读者或许不懂“隔地遥领”的意思,在现代社会,这种现象非常正常。例如,杨某某是县教育局的局长,可行政级别是正科级。而他的管辖范围内,有个省重点学校或者国家级的重点学校,其级别是副处级或者是正处级,那比他的行政级别要高,于是,杨某某就可以以县教育局局长的身份兼任该校的书记,行政级别就是副处级或者正处级了。

  看不到僖宗有半点想杀田令孜的迹象,朱玫忽发奇想,找到宰相萧遘,说要换掉李儇,立襄王李熅为皇帝。这是谋反,要株连九族的,萧遘没这个胆量,急忙劝阻朱玫。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朱玫当即宣布:“朱某没有任何私心,是立大唐王室的襄王为皇帝,名正言顺,谁敢反对,杀无赦!”

  四月初三,朱玫逼迫留在凤翔的朝中百官尊襄王李熅为皇帝,监管军国大事,并改元建贞。因为文武百官是现成的,基本可以不动,只须册封朱玫为左右神策军十军使,所以事情办起来并不难。

  新君登基,当然得有册文。朱玫请笔杆子宰相萧遘主笔,撰写拥立襄王李熅的册文。萧遘连连摇手,说自己好久没写什么文章了,文笔肯定生疏,思路肯定闭塞,册文这么重要的事,他难以胜任。朱玫当然知道萧遘是在找借口拒绝,可不好发作,便委任兵部侍郎郑昌图负责起草册文。

  四月初六,李熅向北朝拜,接受文武百官拥立他的册文,正式宣誓就位。当日,朱玫率文武百官陪着新皇帝回到京城长安。回到长安,新皇帝下诏,授兵部侍郎郑昌图为同平章事,兼判度支、盐钱、户部置副使,所有三司的事务都委托给他一人;调萧遘为太子太保。萧遘却借口有病不能上任,到他弟弟那里养老去了。

  形势越来越逼人,在兴元的东风不败田令孜也开始担忧起来,慌忙推荐枢密使杨复恭为左神策中尉、观军容使,自己主动降职充任西川监军使,到哥哥陈敬暄那里避难去。杨复恭一上任,便排斥田令孜的党羽,调王建为利州刺史,晋晖为集州刺史,张造为万州刺史,李师泰为忠州刺史。他还与新任宰相杜让能积极磋商,看哪个时候回长安。

  五月份,新皇帝也颁布一系列诏令,任命了一系列中央级别的高官。朱玫派遣吏部侍郎夏侯潭到河北,派户部侍郎杨陟到江州、江淮,分别传达旨意。各处藩镇接受朱玫命令的占十分之六七,形势一片大好。

  这里要特别点一下淮南的高骈,他被新皇帝任命为中书令兼江淮盐铁转运副使;还有淮南的右都押牙和州刺使吕用之,他被任命为岭南东道节度使;还有朱全忠、李克用,他俩也接到了新皇帝的诏书,只是被他们烧了。

  最伤心的是凤翔节度使李昌符,辛辛苦苦立了个新皇帝,好处都被朱玫占了,空头支票都没开一张给他。他一气恼,便说朱玫立的皇帝没有法律依据,兴元的僖宗才是正统的。于是,他改变立场,向僖宗写保证书表明心迹。僖宗马上积极回应,下诏加封李昌符为检校司徒。

  一山难容二虎。不,在大唐的疆域上,已经有三个皇帝了:兴元的李儇皇帝,长安的李熅皇帝,蔡州的秦宗权皇帝。朱玫决定先动手灭掉威胁最大的一虎,他派部将王行瑜率领邠宁、河西军队五万人讨伐兴元。

  王行瑜也还争气,大败感义节度使杨晟,占据了凤翔。凤翔被占,通往蜀中的路断了。长安的新皇帝本占地理优势,于是各道送往兴元的贡赋就转而送往长安了。贡赋一断,跟随唐僖宗的官员和卫士都得挨饿。

  没东西吃,没钱用,这怎么活?僖宗痛器流涕,不知如何是好。阿父走了,也该宰相们做点事了。兴元的新任宰相孔伟、杜让能商量了一下,向僖宗献了一计。“杨复光当过河中军的监军,与王重荣关系比较好。杨复恭是杨复光的哥哥,如果能够请他去做做王重荣的工作,按理来说,王重荣应当会回心转意,归顺朝廷。如果王重荣归顺了,和他有姻亲关系的李克用应该也会跟上来。这样一来,朱玫他们就不足为惧了。”

  杜让能他俩的分析极为严密,关系好不如感情好,感情好不如血缘好。僖宗马上采纳他们的意见,派遣右谏议大夫刘崇望出使河中,拿着唐僖宗的诏书向王重荣晓以大义,拿着杨复恭的书信向王重荣晓以真情。

  在义和情的双重轰炸下,王重荣果然被感化,当即表示听从兴元的皇帝的诏令,派遣使臣向唐僖宗进呈表章,并献绢十万匹,请求皇帝给他机会征讨朱玫以赎罪。

  五月二十日,新皇帝李熅派遣使臣到晋阳去,赐给李克用诏书,说因为李儇在逃难路上被叛乱的禁军杀害,他被各地藩镇推举拥立,,登基当皇帝了。

  听说僖宗居然死了,李克用一阵难过。可一调查,僖宗还没死,襄王李熅当皇帝的事都是朱玫一手策划的,他又勃然大怒。大将盖寓趁势规劝李克用,说:“皇帝离开长安,天下人都说是因为我们当初进逼京师造成的。如果我们能够诛杀朱玫,废黜襄王,迎回皇帝,自然而然,我们的罪名就洗刷了。”李克用听从盖寓的建议,马上焚烧新皇帝的诏书,囚禁新皇帝的使臣,并向邻近各道发出檄文,讨伐朱玫。

  这下与田令孜一样,朱玫也成了落水狗,昔日的敌人成为了同一个战壕里朋友。“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一句话,成为了英国外交的立国之本。“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九世纪的中国乱世时期以及所有的乱世时期。

  李克用懂得的这句话所蕴涵的生存道理,所以他在乱世能够生存下去,并且活得很好;朱全忠懂得的这句话所蕴涵的生存道理,所以他在乱世能够生存下去,并且活得很好;只可惜朱玫还不完全懂得这个生存道理,所以,等待他的就只有两个字:毁灭。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